今天是 加入收藏  |  设为首页|  旧版入口
栏目导航
畜牧兽医
品种介绍
作物栽培
农业机械
花卉果木
土壤肥料
植物保护
水产养殖
环境保护
 
病虫害及其防治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农业技术 > 植物保护 > 病虫害及其防治  
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
来源:互联网

    由于笋农盲目追求眼前利益,人为延长采笋时间,各种病害随之而来,其中对产量、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茎枯病。为了产业发展,扩大国际市场份额,确保产量和品质,近年来,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,基本摸清了其发生原因,完善了一整套茎枯病主要侵染初生嫩茎与分枝,不侵害叶片。病斑一般为纺锤形,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,逐渐变为黄色小斑点,后为褐色,周围呈水肿状,病斑为棱形或短线形,以后病斑逐渐扩大,中部凹陷变赤褐色,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,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芦笋生长后期,茎枯病病斑中央色泽淡化变黄白色,小黑点越为明显。当地病株的病斑大部分都发生在主茎上,为纺锤形,属传播快的急性型。病斑若绕分枝一周会使整枝枯死,如绕主茎一周会造成整株干枯。
   2.病原菌
   该病原菌属真菌半知菌拟茎点霉属,病菌孢子呈球形或扁球形,黑褐色,起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,成熟后突破表皮半露在外,分生孢子长椭圆形,单孢无色。
   3.发生规律
  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,春季温度变暖,借助风雨,在田间发病传播,最适温度20~28~2,当温度达25℃时,发病最快。山西南部6-9月份温度较高,一般情况下气温都稳定在20-30~C之间,病菌在此时期反复侵染,10月份温度开始下降时,病菌进入越冬阶段。
   二、茎枯病发病原因
   1.抗病性较差的老品种面积大
   我市目前芦笋栽培的主要品种有UCl57、UC800、UC72等,占总面积80%122上,UCl57抗病性能较差,UC800、UC72虽抗病较强,但大都不是一代品种,抗病性能逐年降低,一旦环境适宜,将大面积发病。1998年发病面积较大,基本上老品种占了相当比例。
   2.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
   尤其是采笋结束后的7、8、9月份高温高湿,正是芦笋营养生长阶段,也是病菌侵染传播高峰期。随着笋龄的增长,在高温季节,据定点调查病株率基本是随降雨次数的增加(相对湿度超过70%天数的增多),茎枯病发病率升高。
   3.肥料使用不合理
   氮肥用量过多,营养生长过旺,大部分笋农为追求眼前经济效益,重施N肥或只施N肥,使笋株生长茂密,茎杆细胞壁嫩而薄,病菌极易入浸,据调查2001年蒲州镇刘小红亩施N、P、K三元素复合肥20kg,发病株率仅占10%,相邻户仅施20kg尿素,发病株率占58%。
   4.清园不够彻底
   根据当年种植经验,目前多数农户都及时清园,但仍有部分农户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不及时。据2000年调查韩家庄谢根奎12月底就铲除了芦笋枯枝,清出地外烧毁,真正做到了彻底清园,第二年发病仅占5%。春季3月份封垅前才清园的2户,发病株率分别占58%、67%。
   5.植保方针贯彻不力
   "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"是防治茎枯病的指导思想。目前多数农户重治轻防,见病才治,无病不防,造成防治上多用药、多费功,加大成本,而效果却不很理想。
   6.用药不科学合理
   用药不对路,治病多用预防病的保护剂 个别农户发现有病后,才喷打代森锰锌、多菌灵、百菌清,所以防效较差。
   用药不及时,虽用药次数不少,但防治效果不佳 城区赵江梅雨一停就立即喷药,结果他种的UCl57品种,用药及时,田间基本无病株,相邻2户种植的UC800品种,抗病性虽好于UCl57,但因雨后没及时喷药,结果发病株占37%。
   三、茎枯病防治措施
   根据茎枯病在当地的发生特点,结合试验研究结果,我们认为茎枯病的防治也应贯彻"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"的植保方针。以农业措施为基础,以化学防治为辅,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,控制茎枯病危害,保护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   1.加强种苗检疫
   严禁在有病区引种、调苗,严防病害传播。
   2.选用抗病品种
   选择荷兰的亥林、替林、高林、巴格林等。美国的阿特拉斯、格伦维治、帝王等一代品种,根系庞大,即高产又抗病。逐步淘汰现有的二代、三代等多代老品种。
   3.普及平衡施肥
   平衡施肥是保证芦笋健壮生长,抗御各种病虫害的重要措施。在施肥上应遵循有机、无机、生物肥三结合,氮、磷、钾三配套的基本原则。年生育期内催芽肥重N增P补K,复壮肥N、P、K齐攻,秋发肥轻N重P、K。全年N、P、K三次施肥比例分别掌握在5:3:5、5:4:4、 5:3:4要特别注意施足有机肥和生物菌肥。据调查,20户按配方施肥的比相邻重施N肥与N、P、K配比不合理的户病株率降低60%,增产50%左右。
   4.及时彻底清园
   在芦笋生长期要及时检查,发现病株一定要割除病茎带回烧毁,严防随地丢弃或堆放于笋田附近。
   入冬后清园,一般掌握在早冻午消时,除去盘根以上生长在土层内近5cm深的枯枝残叶,彻底除去田间及周围病残体并彻底烧毁,防止随风雨飘流再侵染。
   5.严禁超期采笋
   笋田不宜超期采笋,应掌握采收标准,一般掌握采收第一年(也是栽后第二年),可采25-30d,采收第二年可采40-50d,第三年采60-70d,第四至六年可采80-90d,六年以后的笋,要逐年缩短采期或用目测的办法,表面上嫩茎数量少,粗度变细;地下根盘上看,每个鳞芽群要留1-2个鳞芽,每个根盘上要留5-7个鳞芽。以保证上部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,使根盘多生粗而壮的鳞芽,为来年高产打好基础。
   6.药剂防治
   (1)及时喷施杀菌剂预防
   清园后,封垅前以及撒垅后,应全部喷杀菌剂,消灭土表病菌。一般应选用常规杀菌剂:如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;50%多菌灵300-500倍;甲基托布津700倍;75%百菌清600倍;进行地面消毒。也可用农抗120生物杀菌剂200倍液喷洒。亦可灌根。
   (2)加强嫩茎初生期保护
   6、7月份采笋结束后,笋丛不断增粗加密,此期雨季来临,正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高峰期。也是重点防护期,无论有病无病,都应进行防治。一般无病田,除田间消毒外,应掌握在撒垅后,幼茎抽茎前期开始预防,第一个茎开始分枝时,立即喷常规的保护剂,如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;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百菌清等500-800倍液均可;病田必须喷施杀菌治疗剂。一般选用12.5%的禾果利1000-2000倍;进口的40%百可得800-1000倍喷雾。
   (3)加大发病高峰期保护
   7、8、9三个月是茎枯病发病的高峰期,一般掌握无病田块可喷杀菌保护剂型或杀菌治疗剂型,但有病田必须喷治疗、杀菌剂型,否则影响防治效果。最佳防治时间应在雨停后立即喷药。此时最好用芦笋青2号,选用具有预防、治疗、铲除三大功能的12.5%禾果利(又名稀唑醇)2000倍;今年推广的三唑类杀菌剂型50%腈菌唑2000-2500倍;还有对作物无污染、对绿色食品发展有益的生物杀菌剂型农抗120,一般用500-600倍液,涂茎喷打均可。

 

作者:景金爱 介岗牛
来源:中国植保资讯网


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主办 技术支持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

bet365亚洲手机版版权所有 鄂ICP证05001037

站长信箱:ccainmaster@mail.hzau.edu.cn